当前位置:初衷红昕 > 红色故事 > 古今人物 > 古今人物

【老照片故事】在前线

发布时间:2021-06-11   点击

这是在指挥百团大战关家脑战斗时的一张照片,此时,就在离关家垴垴顶不足500米的战壕内。他足抵壕沿,背靠壕壁,手持望远镜,观察着垴顶上敌人的情形。照片把高大英武的形象和指挥作战时镇定自若的状态表现的淋漓尽致。

1940年8月20日夜,华北各地的八路军(除一一五师和山东纵队外)按照八路军总部的统一部署,在华北敌后向日军控制的各主要交通线发起了规模空前的破袭战,即后来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至1940年10月初,八路军参战各部基本上完成了总部赋予的各项任务,取得了百团大战前两个阶段作战的伟大胜利。不过,由于八路军连续进行进攻作战,参战各部都已相当疲劳,加之日军增援过多,八路军暂时难以继续扩大战果。根据战场形势的这一变化,八路军总部决定结束百团大战第二阶段的作战,要求各部队在结束作战行动后适当集结主力进行休整,补充兵员,巩固部队,总结经验教训,做好部队的教育工作,为下一阶段的作战做好准备。

然而,恼羞成怒的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接连于10月6日起,调动数万兵力向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开始大规模的报复性“扫荡”。 就这样,百团大战艰苦的第三阶段“反扫荡”作战开始了。

在八路军第一期破袭中,受到最惨重打击的敌独立混成第四旅团五六千人充当“扫荡”的先锋,由旅团长片山带领,向总部和一二九师活动的中心地区武乡、辽县进攻,被一二九师各部和决死一纵队节节阻袭。片山恼恨之余,又增兵沿清漳河岸进行所谓“毁灭扫荡”。 日军所到之处,见人即杀,见屋即烧,见粮即抢,声称“报复”,“企图变我根据地为焦土”,“ 民众受害极大”。10月下旬,第四混成旅团之冈崎大队600余人窜犯总部的水腰兵工厂。水腰厂设在太行山脊黎城县的黄崖洞谷中,四面险峰环抱,只南面有一天然裂缝,可以容人出入。1939年,朱德、彭德怀、左权亲自察看地形,把总部的军械所迁到谷内,经过精心规划,艰苦创业,发展成为一个月产400余枝步枪和大量枪弹的兵工厂。八路军在敌后,武器弹药的补充是最大的困难 " 蒋介石、阎锡山一向以少发武器弹药来限制八路军的发展。随着八路军的发展壮大,战争的缴获自然不可能满足部队的需要, 为了建设自己的军事工业,朱德、彭德怀、左权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所以说,这个兵工厂对于缺枪少弹的八路军来说,实在是比命根子还重要。

听说冈崎大队窜进了黄崖洞兵工厂,亲自追查情由,下令部队监视冈崎大队的行动。28日,冈崎大队在根据地军民袭扰下成困顿之势,夺道武乡准备退回沁县,进到蟠龙镇关家垴附近宿营。29日下午,彭德怀赶回武乡县蟠龙镇之石门村。这时攻打榆社城的一二九师陈赓旅和决死一纵队正有一部分部队在关家垴附近集结休整。彭德怀当晚发出了歼敌命令。

冈崎大队乘夜摸上了关家垴高地。这块高地三面断崖,只有一条很窄的坡路通向顶处。 敌人凭据靠垴顶的窑洞顽抗,八路军指战员冒着飞机的投弹扫射和由垴顶倾泻的火力向上冲。10月30日上午10点,八路军第772团1营终于接近了关家垴垴顶,但全营也仅剩80多人,无力再攻,只好顽强地坚守已占领的地段。与此同时,令总部特务团警卫连从斜坡路开始攻垴顶。依靠着顽强与勇敢,八路军终于将武器优良的冈崎大队歼灭过半。11月1日,日军大批出援彭德怀下令撤离,残敌数十人逃走,日军的“扫荡”亦被打退。

在关家垴战斗中,到距敌人控制的垴顶500米处作近距离观察,当他足抵壕沿,背靠壕壁,手持望远镜,仔细观察敌人阵地时,记者徐肖冰拍摄下了这一历史的瞬间,为人们留下了八路军在敌后艰苦卓绝,英勇战斗的写照,这一照片被广泛地刊登、转印,为人们所珍爱,成为人们熟悉的形象。

其实这个壕沟是战士们专门挖的。战士们还砍了些树枝隐蔽用。本应站在沟里向身旁的电话员下达指令,目睹了攻击部队一次次受挫而伤亡惨重的情形后,一发狠就站在壕沟边上,拿着望远镜观察日军的行动。见此情景,也从壕沟里走了出来,选择位置进行拍摄。就在手持望远镜认真观察敌情时徐肖冰果断地摁下快门。关家垴战斗虽然结束了,但这张《在前线》的照片却穿越了时空的界限,让半个多世纪后的人们能够在真实的影像资料中缅怀伟人。